当前位置:主页 >放疗信息 > 医学资讯 > > 文章内容

病例实战 | 3例放射性肺炎诊断及治疗

发布时间:2022-07-29 10:12:42浏览:

今天与大家分享由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苟苗苗、宋东东以及王刚医生共同组织的放射性肺炎典型病例分享。仅供参考与交流。

 

本文选取了3例典型放射性肺炎病例,并对放射性肺炎产生的时间及原因,放射性肺炎的CT影像及早期治疗考虑进行了细致的分析。望对各位老师大家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。

 

针对于本文内容,您觉得哪些方面值得肯定?哪些方面需要补充?欢迎文末留言!

 

 

1

病例资料

 

 

 患者一 男,75岁,2012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右下叶鳞癌伴双肺散在转移灶IV期,于2012年6月-11月分别给予6周期化疗,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伯。后用6MV-XIMRT针对右中下肺病灶行放疗(TD = 60 Gy/25 f),用CRT针对肝脏右叶转移灶性行放疗(TD = 55 Gy/23 f)。放疗后10余天出现干咳,低热,复查胸部CT提示右下肺渗出性病变。根据放射性肺炎的评价标准,考虑早期放射性肺炎的可能性大。故给予系统治疗(甲泼尼龙80 mg大剂量冲击3 d,后改为40 mg静脉推注3 d,后再改为口服泼尼松龙40 mg, 1个月后逐渐减量)。停药后2d出现间断中低热及干咳,后间断高热,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,行胸部CT示右肺上叶及下叶广泛 间质性渗出。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低氧血症代偿期,考虑放射性肺炎伴发感染的可能性大,不排除真菌及病毒感染的可能。多次痰培养结果回报为曲霉菌的感染,给予抗真菌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后未得到有效控制,于2013年3月31日抢救无效死亡。

 

 患者二 ,男,48岁,2012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右肺腺癌EGFR突变阴性III期,于2012年11月-2013 月3月给予5周期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奈达钳化疗。第3周期化疗同步行右肺占位伽玛刀放疗45 Gy/ 15 f。同步放化疗后3个月出现间断咳嗽咳痰,胸部CT提示絮状毛玻璃样,边缘模糊,与正常肺组织无明显的分界,病灶内可见肺纹理影。根据放射性肺炎评价标准,符合早期放射性肺炎表现,给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推注冲击3 d,后改为40 mg静脉推注3d,后再改为口服泼尼松龙40mg,1个月后逐渐减量,同时给予抑酸、增强免疫力、祛除自由基等治疗。系统治疗后症状缓解。目前无复发迹象。

 

 患者三 ,男,51岁,2012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左肺腺癌,EGFR突变阴性,临床分期为IV期。因患者拒绝化疗,故给予肺部伽玛刀治疗(TD = 54 Gy/18 f)。50 d后出现气短、咳嗽,胸部CT提示照射野内长条状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,边缘锐利呈刀切状,周边纤维条状影增多。根据放射性肺炎评价标准:参照CTCAE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分级标准,符合晚期放射性肺炎表现,故系统治疗(甲泼尼龙80 mg大剂量 冲击3d,后静推40 mg 3d,改口服泼尼松龙40 mg,1个月后逐渐减量),治疗中病情进行性恶化,患者憋气症状进行性加重,后因呼吸衰竭治疗无效死亡。

 

 

2

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时间

 

 

RTOG评价将发生在放射治疗开始后90 d内的损伤称为急性放射性损伤,发生在90d以后的损伤称为后期放射性损伤。

 

  • 有报道6例放射性肺炎,1 例于30 d岀现,4例出现于70~80d,5例出现于治疗后90d。

  • 又有报道36例放疗患者,有9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在放疗完成之前,占25%,放疗后4 ~ 8周有11例占30.55%,8周以上有15例占41.67%,放疗后6个月发生1例占2.78%。

 

故放射性肺炎可发生于放疗治疗中或放疗后短期之内,放疗期间或放射之后任何时间一旦出现干咳、低热等症状,应考虑放射性肺炎的可能性。

 

本科3例患者放射性肺炎均发生在放疗后,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50d。符合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时间特点。

 

 

3

放射性肺炎产生的原因

 

 

多因素分析放疗前肿瘤的体积、肺照射体积与放射性肺炎以及肺功能状态发生相关。

 

肿瘤直径> 5 cm,病变部位位于肺下叶对放射性肺炎影响显著(P= 0.047和P =0.04),即肿瘤直径大位于肺下叶的病变发生反射性肺炎的机率较高,这可能与肿 瘤位于下肺呼吸动度较大,PTV外放较大,肺照射体积增大有关。


多因素中最大的因素为全肺照射体积。V30、V20指受到20 Gy或30 Gy以上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数。

 

有回顾性分析,201例未经过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接受放射治疗,当肺V30小于17.7%时,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 6%,当肺V30为17.8% ~ 24.5%时,其发生率则高达 24%,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

有研究提出,放射性肺损伤的阈值一般为20~30Gy。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作组在前瞻性研究中发现,V20大小不仅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高低有关,而且与放射性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。

 

V20<20%,无放射性肺炎发生;22% - 31%是8%的患者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;无3 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,>32%时才发生3级以上的放 射性肺炎,> 40%时,出现了 23%的3~5级放射性肺炎,其中3例死于该并发症。

 

故V20是放射性肺损伤独立因子。

 

又有报道研究化疗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,单纯放疗67例,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.9%, 化疗联合放疗90例,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3.3%, 因此化疗后放疗易发生放射性肺炎。所以在肺部肿瘤的放疗中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治疗方案,合并化疗时应及时缩减10% ~ 16%的剂量。

 

 

4

放射性肺炎的CT影像

 

 

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时间一致,急性期肺损伤,常发生在放疗后4~8 周,多表现为絮状毛玻璃样,密度较淡,边缘模糊, 与正常肺组织无明显的分界,病灶内可见肺纹理影。周围无胸膜改变,可跨肺段分布,而且病灶与照射野部位相同,这是鉴别肺内感染性炎症的特点之一。

 

病理学上因物理刺激因素所致,由于肺组织血供特别丰富,加上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后,肺血管、大气管周围及肺泡内有纤维浆液性渗出,肺泡上皮肿胀、脱落、间质水肿,所以影像学表现为不按肺野肺段分布的磨玻璃样影。

 

此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不显著,随着疾病的进展,中期表现为不按肺叶、肺段分布的肺实变,其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,肺泡囊、小叶间隔增厚,部分边缘整齐,部分边缘呈星状,可超出放疗照射野,并伴有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。

 

晚期表现为照射野内长条状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,边缘锐利呈刀切状。周边纤维条状影增多。不典型的可发生于照射野以外或表现为结节状影。早期的放射性肺炎终止放化疗部分会消失、吸收, 若进展到中期或晚期则往往是不可逆的。

 

 

5

放射性肺炎早期治疗考虑

 

 

放射性肺炎的患者如何进行治疗值得考虑。临床上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肺炎的常用而有效的药物,特别是在早期使用更为有效,它能减轻实质细胞核微血管的损害程度,减轻肺组织的渗出和水肿,进而有效地减轻症状。

 

大剂量激素冲击后逐渐减量。但长期使用激素会引起大量不良反应,如cushing溃疡,免疫力低下促进肿瘤的进展,增加感染的几率,特别是真菌及特殊类型微生物的感染,代谢紊乱引起血糖升高等因素,故不宜长期使用及作为预防用药。

 

为防止纤维化的产生,还原型谷胱甘肽一方面能够与体内自由基结合,加速自由基的排泄,另一方面可以中和氧自由基,避免产生过氧化脂质,防止细胞的损伤。并促进正常细胞蛋白质的合成,保护正常细胞。


放射性肺炎治疗应及时,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系统治疗,同时辅助给予中药及清除自由基等药物联合治疗。激素治疗要按量足疗程,不可症状缓解后立即停药。

 

| 本文来源:武警后勤学院学报

上一篇:如何评估放疗计划?5个方面告诉你!超干货!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联系我们

  • QQ:12369633
  • 电话:4000288120
  •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东湖街道锐创国际中心B座2223

官方微信

版权信息

京ICP备2021020086号